專攻嵌玉四十載 ——記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、揚州雕漆嵌玉領軍人物陳林安
學藝、習技,必積以歲月。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、揚州雕漆嵌玉領軍人物陳林安,1981年從揚州玉器學校畢業,進入揚州漆器廠專門制作雕漆嵌玉的六車間學藝,到如今從藝近四十春秋。雕漆嵌玉工藝,人稱漆器藝術化的極致,它是明清以降士大夫審美趣味與宮廷審美趣味結合的產物。就工藝而言,它結合了揚州傳統的雕漆與百寶嵌兩種工藝,珠聯璧合,富麗堂皇。
陳林安進廠,有幸跟從雕漆嵌玉的名師趙煥進師傅學藝。趙煥進制嵌玉技藝精湛,號稱“全能”,人物、花鳥、山水、動物無所不精,尤其一道極其關鍵的工序——撞縫,他可做到“滴水不漏”,即將切割好的各色各樣的玉料拼接,絲絲如扣,潑水其上,水竟無縫可鉆。師傅有一句口頭禪:“要做就要往好里做。”陳林安奉師傅的這句話為寶典,把得過且過作為學藝的大忌,堅持老老實實、腳踏實地地攀登藝術高峰。如學習“撞縫”,他不僅跟著師傅極其認真地看、聽、悟,而且反反復復地做,點點滴滴領悟其中奧妙。
在學習雕漆嵌玉技藝的前后,陳林安除了玉校所學,又拜漆器廠的美術設計師李賴賢為師,花了幾年的時間學習線條作畫和中國古代美術構圖知識,打下了嵌玉工藝所必備的塑造藝術基礎。
1991年6月,廠里派陳林安遠赴新疆,承制玉雕作品《手鼓舞》,畫面是兩位身著民族服裝的男女青年,歡快熱烈地打鼓跳舞。作品從題材到制作,對陳林安都是挑戰,在制作作品的四個多月里,他心無旁騖、精益求精,從成噸的材料中精心構思、選料、剪稿、畫片、下料……,終于完成了這件藝術作品。該作品至今仍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新疆廳。

玉雕地屏 -----手鼓舞
十年前,正當人生事業步入旺盛期,陳林安受聘擔任揚州經典漆器有限公司嵌玉車間主任,在這里,他利用公司提供的雄厚資金實力,開始領銜創作雕漆嵌玉藝術精品。為了在藝術盛年留下精品,他堅持創作、生產在一線,同時象當年趙煥進師傅教自己一樣,手把手帶徒,帶出了封斌、謝杰等多名高徒。
陳林安總結長期從事雕漆嵌玉的藝術實踐,以“選好色、撞好縫、拿好高低”的“三好工作要訣”,指導藝術精品的創作生產。
雕漆嵌玉作品制作,有道是“三分稿子七分做”,制作者須在畫稿基礎上,進行二度設計、二次創作,因為天然材料沒有一塊色澤、純度、料質、料性完全相同,它需要制作者精心選材,反復雕琢,巧用材料,尤其是色彩一定要用精用巧。“撞縫”是雕漆嵌玉技藝的基本功,也是成功作品的拿魂之處。“高低”之謂,是指雕漆嵌玉制作者需通過近淡遠深、錯落有致等多種手法,使作品具有層次感、立體感,符合人們的藝術欣賞要求和人的視覺原理。
在創作獲2012年“金鳳凰”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的地屏《花好月圓》時,陳林安用白玉做人臉,女像頭上的鳳凰頭飾用云母鑲嵌,上衣用南陽玉,中裙用水色瑪瑙并鑲嵌了云母飄帶;男像衣袍用青海碧玉。房廊選用多種玉料拼接并結合了點螺工藝的應用。巧色、俏色的運用臻于精妙。整件作品色彩豐富、炫麗,做工盡善盡美,讓人流連忘返。

雕漆嵌玉地屏----花好月圓
2018年為揚州經典漆器、也為揚州工藝美術爭得最高榮譽——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的雕漆嵌玉地屏《五子拜壽》,堪稱陳林安近年的巔峰之作。“五子拜壽”是傳統工藝題材,陳林安的老師李賴賢創作的畫稿,在傳統基礎上又有創新,立意高雅,疏密有致。為了做精做好這件作品,陳林安使出全身解數,選材用料、色澤調配、遠近處理,無不精心,在表現層次上,首先突出作品的視覺中心——壽星老人及其拜壽五童,高不過幾十公分的壽星,做工不厭其細,翡翠、瑪瑙、黃玉、云母等名貴材料用了二十多種,有的鑲片細小如絲,鑲嵌天衣無縫,壽星下的拜壽龍船鱗片規整如列,宛若天成;其次,表現近處的牡丹花、幽蘭、山石等,以紫晶、紅瑪瑙、芙蓉玉等制牡丹的花蕾、花瓣,以碧玉制牡丹的綠葉,以紅木雕刻樹本,以黃蜜玉制假山石,用色典雅、沉穩,雖視覺最近,但并不喧賓奪主;再次,表現遠處的古屋、玉蘭樹、喜鵲……,畫龍點睛,要而不煩。

雕漆嵌玉地屏---五子拜壽
陳林安的雕漆嵌玉技藝,猶同陳年老酒,芳香甘冽,引人入迷,他的一些作品更是走出國門,飄香世界。